人物名片:陈来国
2003年入党,党龄19年,湖南宁乡人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国家一级美术师、高级工艺美术师,长沙市岳麓区美协联合党支部书记。
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日讯(高新麓谷记者 黄荣佳)10年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工作经历在他的心里种下红色的种子,凭着对国画的一腔热爱,他又走上三尺讲台,潜心研究传统中国画。怀揣着一颗爱党爱国的赤子之心,他用笔墨挥洒着对三湘大地的热爱,先后创作出《乐土》《教育基地》《绿色家园》《大岳之风》《正气歌》等一批优秀的红色主题作品。他喜爱画树,画形形色色的树。在陈来国看来,树象征着挺拔向上、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。“身为党员、一名文艺工作者,就要像树一样,扎根脚下的热土,充分汲取传统国画的养分,迎着时代的阳光,才能绘出服务群众、满足群众需求的艺术‘常青树’,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。”
赤诚初心种下红色种子
走进位于麓谷街道麓景裕园的陈来国山水画工作室,仿佛走进了一片水墨晕染的“树林”,画室内挂满了陈来国的山水画,形态各异的树林间,掩映着潺潺流水、书院和村落,诗书画意跃然纸上。陈来国拿出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的《正气歌》,画作右侧两棵高大的松树首先映入眼帘,挺拔的树干巍然挺立,仿佛顶天立地“擎天柱”。在硕大的松树后,隐约看出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全景,氤氲的白雾好似屡屡正气在纯洁的蓝天下正顺着屋角飞檐袅袅而上,深黑的松树与鲜红的建筑相互辉映,浩然正气从笔墨间升腾。
颇有感触地看着这张画作,陈来国说起创作之初的灵感,便打开了回忆的匣子。1995年,中专毕业的陈来国被分配到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陈列艺术部工作,负责展厅和景区内的陈列管理,看着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展品、一张张鲜活生动的照片,聆听着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,在红色教育耳濡目染下,一颗红色的种子也悄悄在陈来国心中扎了根。
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工作期间,陈来国曾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。怀着一颗赤子之心,他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,在日常工作中,他立足自身岗位职责,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,每日穿戴整洁在工作区域内巡查,力求对展厅内的每一件展品、景区内每一项设施都了如指掌,遇到设备损坏、物料缺失等情况都会及时进行维护。在他看来,无论是个人形象还是展厅陈列、景区设施,都影响着游客的参观体验,要时刻将景区最好的一面呈现给游客,对革命先辈不容有丝毫的亵渎,让每一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都能更好地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、感悟红色精神的伟大。
怀着对伟人的崇高敬意,一年365天陈来国平均有325天在岗,他一干就是十年。
“大树”成荫滋养脚下热土
那粒深埋心中的红色种子让陈来国与树结下了不解之缘,2005年,他离开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,拿起了喜爱的画笔,用水墨丹青勾勒出这方他深爱的热土。在2016年,随老师外出写生的途中,看着桂林山水间千姿百态的树木,无论时光流转、风雨摧残,即使经受人为破坏,挺拔的树木依然屹立不倒。党员应该像树一样,牢牢扎根在群众的“沃土”中,处于任何险境都能“迎风斗雪”“直插云霄”;亦如艺术,当如树一般,将根脉深植传统文化土壤,才能汲取到充足的“养分”,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,方能焕发新生。这一刻,仿佛一声惊雷,唤醒他心中那粒红色种子孕育已久的活力。
陈来国走遍了祖国的山川大江,画遍三湘大地的秀美景色,他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,上面密密麻麻记有无数个山头、溪流、名胜和古树。他自己查阅资料,四处写生,手机里拍下千余张照片,画下千千万万棵树,画室内两本厚如字典的写生本,都是他用脚步画出来的。他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主题创作活动,《大岳之风》《铁骨雄风》等一批优秀画作,成为了传递“树”之精神和湖湘红色文化的新名片。
陈来国自己也如树木一般,成为群众“乘凉”的那片“浓荫”。2018年12月,陈来国组织发起慈善义卖活动,动员美术协会的文艺工作者参与义卖,并将活动拍卖的善款捐赠给需要的人。自2013年定居麓谷后,陈来国积极参与辖区内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,只要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,他都会第一时间报名参与,他说:“这是作为一名党员和艺术从业者该有的社会责任感,我们的作品不应该只是藏在画室中,好的作品来源于群众,也应该服务于群众。”谈及未来的计划,陈来国笑着说:“作为一名画家、大学老师,要以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,要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好作品,服务社会,服务人民,用作品传递真善美。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所在街道和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,尽我自己的一份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