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爱喝酒”的中国人,把老外都要吓坏了。
美国作家何伟(Peter Hessler)在《江城》一文中,这样描述中国人的酒桌:
“四川人喝酒可不是为了放松休息。
它经常乃是竞赛性质的,通常会用到白酒,一种强烈的,口感恶心的谷物酿的酒。
男人们相互敬酒,一口干掉,而这种饮宴很有发展为恃强凌弱的倾向。
参与者们相互刺激,直到某个人喝出病来。”
例如几天前,在四川绵阳,就发生了熟人之间喝酒,最后人喝死了的惨案。
把酒场喝成“坟场”,放眼世界,也就中国人能干得出这事。
今年年初,在深圳,两个保安因为被领导劝酒,最终导致1死1伤。
因为不想得罪领导,两人不得不梗着脖子,最终喝了4瓶白酒。
但侥幸活下来的那个保安,最终还是被解聘。
中国的酒桌,早就不是酒桌了,而是一个权力场。
“劝酒”也就成了“逼酒”。
这些做领导的,喜欢通过逼迫下属喝酒,来确认自己的权利,并且享受大权在握的感觉。
而下属们,只能通过自虐与出丑,来表现自己的服从。
酒杯一碰,一场精神上的压迫就已经完成。
当初OPPO年会上,就设置了专门的醒酒区,这些需要醒酒的,有哪个是真正有权利的?
这位浙大教授,甚至公开宣称自己的“师门规矩”:
男人必须能喝至少半斤50度以上的酒。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,服从性测试。
大意就是,通过话语或举动,要求别人做一些事情,从而判断对方对你的好感度。
典型的就像,女人抱怨男人:“一束花都不愿意买给我,你就是不爱我。”
而劝酒本质上也是一种服从性测试。
大家都知道喝酒有害健康,而且喝多了很难看,所以劝酒就成了对方是否听话的最好测试。
看对方愿不愿意牺牲健康和面子,来满足自己。
英国《卫报》曾记述了发生在辽宁的故事。
迟先生是当地一家中学的校长,几乎每周都在白酒的熏味儿中度过。
而他本人既不是酒鬼,也不喜欢聚会,年过40,受学生尊敬。
“喝,不能保证我升迁。但不喝,我的人缘就会变坏。我不愿意,也没办法。”
这就是迟先生眼里的官场环境:
不遵照上司的意愿接过酒杯,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。
而爽快地喝酒,是对权力的服从。
要我说,那个给你“劝酒”的人,压根就是看不起你。
为什么你的领导要“劝”你喝酒?
不是他有多关心下属,而是想体会你屈服于他的快感。
为什么你的哥们要“劝”你喝酒?
他就是想看你出糗,你越滑稽他们越开心。
为什么你的亲戚要“劝”你喝酒?
因为这些人平日里不得志,只能在你这个晚辈面前找存在感。
感情深一口闷?
真正和你有感情的人,是不会让你“一口闷”的。
为什么“劝酒”就是瞧不起你,看看这些“酒令”就知道了。
“领导在上我在下,您说几下就几下”——
这不就是摆明了任领导随意欺压?
“客人喝酒就得醉,要不主人多惭愧”——
这不就是让你觉得有愧于对方?
“宁可胃上烂个洞,不叫感情裂条缝”——
这句更无耻,直接是要你的命。
所以说,那个劝你喝酒的人,不仅看不起你的人格,还瞧不上你的生命。
从猴子变成人需要几千万年,而从人变成猴子,却只需要一杯酒。
可怕的是,总有人乐此不疲地扮演着猴子。
高度文明的今天,还要在酒精里或为难别人,不觉得可笑吗?
(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